打造中国兼香之都 争创中国兼香首强

编辑:发布:阅读:发布时间:2012-10-31
    10月26日,在白云边建厂60周年之际,松滋市人民政府与湖北四不像正版+正版四不像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白云边跨越发展动员大会在白云边大会堂隆重举行。在这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回顾白云边60年的风云发展历程,记录白云边辉煌历史篇章,描绘白云边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白云边将带着光荣和梦想再次扬帆起航……
    一、风云激荡一甲子
    1952年5月,松滋县税务局将接管的“泰顺和”槽坊移交县企业公司,取名“松滋县人民酒厂(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当年古历5月18日出第一酢酒,标志着白云边建厂投产,从此开始了她艰辛而光荣的发展之路。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期,在那个物资匮乏、灾难频仍、条件艰苦的年代,全厂上下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坚持生产自救,挖潜革新,共克时艰,确保了企业在艰难坎坷中向前发展。
    1981年3月2日,“松滋县酒厂”更名为“湖北省松滋县白云边酒厂”。 1981年4月11日,“湖北省松滋县白云边酒厂”更名为“湖北省白云边酒厂”。1984年9月,原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在原荆州地委书记赵富林的陪同下,视察白云边酒厂。1985年7月17日,现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湖北省委副书记钱运录视察白云边酒厂。1988年4月,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为53%(V/V)“白云边”酒题词:“酒质优良,风格独特”;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为“湖北省白云边酒厂”题写厂名。
    1980年—1993年间,白云边酒厂先后进行了三期技改工程。1980、1981年两年间共贷款120万元,在新址青峰山上修建了生产车间、粮食仓库、粉碎房等7442平方米厂房,基本形成了500吨优质酒的生产能力。1985年—1988年,投资885万元进行第二期技改工程,新增半成品酒产能1600吨/年。随之开始第三期技改,使半成品酒产能扩大至3100吨/年。三期技改投资总额为4972.25万元。三次技改,企业实现了三次腾飞。1992年7月,白云边被国务院经贸办、国家计委、统计局、财政部、劳动部、人事部批准为大型二档企业。1993年,白云边被评为全国100家最大饮料制造企业之一。1993年,白云边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总额3096万元。
    1994年6月,湖北省白云边酒厂进行国有股份制改造,经湖北省体改委批准组建成立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市场销售渠道和模式悄然发生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前,白云边酒销售走的是国营副食主渠道,实行批条供应。90年代后,中国的商业领域率先开放,民营商家应市场开放而生,酒店等终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市场销售渠道向纵深推进。销售渠道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让国营副食逐渐丧失活力。90年代初期,白云边由于产品长期俏销,以致缺乏市场意识,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模式和渠道,市场逐渐丢失。从1994年开始,白云边的市场全面萎缩,销售开始急剧下滑,经营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1998年,企业陷入困境,白云边开始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质取胜,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与时俱进地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去,企业起死回生。
    2005年,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县域经济发展“一主三化”的要求,白云边进行了“国有股份退出、实行民有民营”的产权制度改革。2007年,成立“湖北白云边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白云边民营化改制以后,企业确立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回报社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形成了产权清晰的公司股权结构、权责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职能分明的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建立起权责对等、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发展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飞跃。
    二、浓酱兼香冠神州
    白云边酒的产地位于湖北松滋。松滋东临江汉平原,西倚巫山余脉,南接武陵,北滨长江,是历史悠久的酿酒盛地。松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酿酒业的出现。在大溪文化后期,松滋的先民对酿酒、饮酒已习以为常。古书记载:松滋(古称乐乡)“自晋、唐以来,开设酒肆,历有年所。”公元759年,有“诗仙”、“酒仙”之称的李白,秋游洞庭,夜泊湖口(今松滋境内),即兴写下千古绝句—“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独特的地理环境,千年的酿造技艺,悠久的文化渊源,注定了白云边的与众不同和独树一帜。经长期的探索,白云边逐渐形成了“三高(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两长(生产周期长、储存时间长)”的独特酿造工艺,并与时俱进地进行不断创新。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白云边开始研制兼香型白酒。1970年,开始试制优质曲。经过对曲子的三次改进后,决定了酿造优质酒走大曲的路子。通过对优质窖泥的培养、优质曲的培制、酿造工艺的改进,在1973年的金秋,企业第一代兼香型白酒问世。通过参加评酒会,听取专家意见,“白云边”兼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产品品质得到持续提升。
    1979年9月12日,53°“白云边”酒在旅顺第三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白云边从此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1982年9月,53°“白云边”酒参加在公安“湖北省名优白酒评比”获第一名。1983年,53°“白云边”酒在全国同类产品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1984年8月,53°“白云边”酒获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在山西举行全国第四届评酒中的“全国优质食品银质奖”。1989年1月10日,全国第五届评酒会在安徽合肥举行53%(V/V)、38%(V/V)被确认为国家“银质奖”。截止1993年,“白云边”酒已连续3次获得“国优”称号,17次在省以上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1991年10月,“白云边”酒以其“芳香优雅,酱浓协调,绵厚甜爽,圆润怡长”的独特风格被轻工部确定为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中国白酒在继浓、酱、清、米四大香型后,白云边酒厂酿出了“中国第五香”。
    白云边是全国兼香型白酒的创始者。为了统一全国兼香型白酒的生产和技术标准,白云边也担当起全国兼香型白酒标准的研究、起草重任。
    2001年11月,以白云边公司企业标准为蓝本的浓酱兼香型白酒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布,并于2002年5月起正式实施。
    2007年,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正式确认为酱浓兼香型白酒代表。2010年,白云边酒再次在全国评酒委员会年会上被评为兼香型第一名,在湘鄂赣闽渝四省一市评酒会上夺得最高分。
    2009年5月2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2009年第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公布《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GB/T23547—2009)已于2009年4月14日批准,并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第一起草单位为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起草人为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知名白酒专家熊小毛。
    《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白酒行业的一件大事,更是兼香型白酒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白云边引领中国兼香型白酒发展新时代的到来。《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实施,将对全国兼香型白酒的科学进步、生产工艺的规范化、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为发挥白云边在全国兼香白酒科研领域中的领头羊作用,企业专门组建了技术中心,其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湖北白云边酒厂科研所。该所为湖北省白酒行业第一个厂办科研所。鉴于白云边在白酒研究方面的技术及人才优势,湖北省白酒研究所也挂牌于此。
    2009年4月26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下发《关于支持建设“兼香型白酒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的意见》。《意见》充分肯定了兼香型白酒在我国白酒产业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指出白云边牌白酒是我国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白云边公司在兼型白酒科研创新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明确表示支持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建设“兼香型白酒技术研究中心”,并动员全国兼香白酒生产企业、科研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全面广泛参与该中心的创建和承担相应工作,推荐该中心承担国家有关部门安排的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研究等任务。
    2011年.公司承担的“湖北兼香型白酒工作技术研究中心”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止目前,公司技术中心已成为“兼香型白酒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湖北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白云边已经拥有行业领先的企业技术中心。近30年来,技术中心围绕兼香型白酒的生产技术工艺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成果丰硕。技术中心共开发科研课题24项,目前已经完成21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省厅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2011年,公司总工程师熊小毛被授予“中国酿酒大师”最高荣誉称号。白云边通过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由1名中国酿酒大师、2名湖北酿酒大师、4名国家白酒评委组成的高端科研技术团队。
    白云边兼香型白酒在长期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工艺特点:
    (一)始终坚持传统酿造工艺。
    浓酱兼香型白酒为白云边首创。独门秘诀,形成了白云边的核心竞争力。
    白云边酒在酿造工艺上吸收了酱香型酒的精华——高温曲、高温堆积和浓香型酒的工艺核心——续渣发酵、泥窖增香,把两种香型的生产工艺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白云边独特的酿造技术。
    白云边酒的生产每年九月开始投料,历经三次投料、十轮操作、九次发酵、七次高温曲高温堆积,三次混蒸续渣,酿造周期长达一年。
    2011年6月,白云边酒传统酿造工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始终坚持纯粮酿造。
    白云边酿酒原料精选优质高粱,制曲原料为当地优质小麦。纯粮酿造,固态发酵。2007年3月1日,兼香型白云边酒获得纯粮固态发酵标志使用资格。
    (三)始终坚持长期储存。
    “酒是陈的香”。 白云边通过60年的发展,常年优质原酒储备量超过5万吨,为鄂酒第  一。白云边原酒的储存期最低为3年。白云边原酒储存容器以500升和1000升陶坛为主,总数在5万个以上。陶坛的透气性较好,对酒的老熟有促进作用,有利于酒内有害物资的挥发。陶坛贮酒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工艺,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白酒储存最好的方式。
    白云边始终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方针,以质量立品牌,在质量管理上树立“三个追求”:
    (一)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一是坚持不懈地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知识。公司每年在旺季生产来临前都扎实开展质量月活动。二是适时更新发布新版《质量(计量)手册》,改进质量管理,确保各项工艺经常处于受控状态。为了防范白酒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公司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控制、质量检验、售后服务等环节加强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风险为零。公司坚持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顾客的理念,严把质量关,杜绝上道工序的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在质量检验环节,公司投资5000万组建了行业内一流的检测中心,配备多名具备高级资质的检测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出厂产品实行总工程师“一支笔”审批制度。公司现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测量管理体系ISO10012:2003的认证及AAA级评审。三是开展质量攻关和技术创新。公司技术中心每年都有课题研究成果运用到提高产品质量的实践中,公司每年都有群众性的质量改进成果被评为“国优”QC成果。
    (二)追求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白云边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品质、高效率的管理团队、销售团队、技术团队和生产团队,增强白云边团队的创造力、执行力、战斗力。一是每年择优录用一批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企业的营销队伍、管理队伍、技术队伍中去,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二是改革企业用人制度,引入能者上,庸者下的岗位竞争机制,公司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中层干部队伍,企业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三是建立健全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白云边自民营化改制以来,推行全员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奖金待遇、评选表模、职务升迁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加强员工培训,为每一位员工量身设计职业生涯,让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五是坚持弘扬“敬业、协力、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推行人性化管理,不断改善职工福利,增强白云边的凝聚力。
    (三)追求消费者口碑效应。“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白云边实践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在企业形成一种“顾客心态”,以令人称道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的良好口碑,实施质量营销。白云边不仅追求卓越的品质,而且专注于企业营销环节中为顾客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在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产品陈列、售后服务上亲近消费者,给消费者带来愉悦感,白云边在不断追求消费者满意度的过程中累积了白云边品牌的美誉度,培育了顾客对白云边品牌的忠诚度。白云边经常开展与客户零距离接触活动,向消费者赠送品尝酒、有奖听取客户意见,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先后获得了“全国十大口感好酒”、“全国十大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企业”等称号。
    三、舌尖产业铸辉煌
    2007年8月8日,松滋市人民政府与白云边投资控股公司签订了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开始了白云边民营化后政企合作、共促发展、实现多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实施5年来,白云边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飞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翻二番。
    2011年,白云边实现销售收入32.61亿元,上交税金3.68亿元。据统计,今年1-9月,白云边已上交税金3.95亿元,同比增长37.61%,增加税额超过1亿元,已超过2011年全年上交税金。预计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将达到40亿元,上交税金将超过4亿元,纳税连续5年位居荆州市工业企业首位。白云边今年有望成为荆州市纳税状元。5年间,白云边销售收入、上交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了二番。2010年、2011年、2012年,白云边连续3年蝉联“湖北企业百强”。2012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5年间,白云边累计上交税金超过12亿元,年平均税收递增额超过5000万元,超过了松滋其它新建项目新增税收的总和。目前,白云边的税收贡献现已占据全市工业税收的半壁江山。白云边已成为松滋经济最现实的增长点和地方财政支柱税源。
    (二)企业规模:再造了二个白云边。
    2007年,政企双方签订第一份战略协议。同年,启动了白云边工业园项目。5年来,在政企双方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投资达10亿元的白云边工业园项目建设。与5年前相比,厂区面积由原来的240亩,扩大到923亩;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0万平方米,增加到33万平方米;成件酒产能由原来的500万箱/年,扩大到1500万箱/年。在企业规模上,白云边现在无论在厂区面积、建筑面积,还是在产能规模上,均是以前的3倍多。松滋人民多年来“再造一个白云边”美好梦想,已经变成了“再造二个白云边”的生动现实。
    白云边工业园项目的成功实施,企业不仅实现了生产规模翻番,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生产功能分区、生产设备更新、技术装备升级。白云边按照“生态酿酒、工业旅游”的发展理念,在地理上形成了“一江(松江,也称松滋河)两园(老厂区白云边酿造生态园、新厂区白云边文化工业园)”的格局。在松江西岸老厂区,依托青峰山老厂区良好的地质环境和历史形成的酿造微生物环境,加强酿造环境保护,形成了白云边生态酿造基地。在松江东岸新厂区,以徽派民居的厂房建筑特色、江南水乡园林风格的园区设计,以及白云边文化的展示,凸现出文化工业园的特色。白云边现已拥有鄂酒中最大的原酒储备量,国内一流的白酒生产环境、一流的包装生产线、一流的勾兑自动化控制系统、一流的分析检测设备,行业领先的企业技术中心,吸引了不少知名白酒企业前来参观交流。                     
    (三)品牌地位:区域性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迈进。
    2007年,政企双方在签订第一份战略协议时,确定“将‘白云边’由湖北省区域品牌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5年来,通过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技术进步,加大宣传投入,白云边的品牌地位实现了历史性提升。白云边现在是集三个“国”字号荣誉于一身。一是国家标准。2009年12月1日,以白云边为第一起草单位的《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开创了浓酱兼香型白酒的新纪元,确立了白云边作为全国白酒浓酱兼香型的代表地位和行业的龙头企业地位。二是中国驰名商标。    2008年5月28日,“白云边”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三是中国白酒兼香型代表,1991年10月,“白云边”酒以其“芳香优雅,酱浓协调,绵厚甜爽,圆润怡长”的独特风格被轻工部确定为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2006年,“白云边”酒再次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确定为兼香代表。
    以“国家标准”、“驰名商标”、“兼香代表”为标志,伴随着近20个省市销售市场的开发,白云边正在由一个二线品牌向一线品牌跨越。
    (四)群团建设:荣获全国表彰。
    5年来,白云边坚持“三个文明”一齐抓,着力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在企业群团建设上,群团工作与企业发展互动共进。白云边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五个基本建设”为载体,以人为本,加强和创新群团工作,党、工、团组织获得全国最高荣誉。2008年,公司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011年,公司党委荣获全国非公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称号,公司团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标志着白云边民营化后全面发展跃升到新的高度,使企业的社会形象更加丰满。
    四、黄金时代新跨越
    五年一规划。5年过去了,白云边民营化后第一次政企战略合作,已经推动企业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一个新起点。白云边作为兼香型白酒的创始者,并是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优势品牌,必须抢占先机,加快发展,在未来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优势,晋级上位。白云边作为兼香首创、兼香代表,要站在全国的高度,通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与酱香代表茅台、浓香代表五粮液、泸州老窖、清香代表汾酒等传统香型代表并列比肩。
    经过松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四不像正版+正版四不像高层多次沟通商讨,政企双方就白云边酒业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方面形成高度共识。政企双方决定全力以赴,抱团作战,联手打造中国兼香之都,推动白云边酒业在今后5年内实现发展的二次飞跃。
    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回报社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以独有的兼香型白酒酿造技术为代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以质取胜”方针,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坚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与其他白酒品牌“错位竞争”、“错峰发展”。坚持传统酿造工艺,弘扬品牌文化,集中力量发展白酒主业,打造中国最大的 “浓酱兼香型白酒产业基地”。
    双方确定在未来5年,白云边酒业的定性发展目标是:在全国浓酱兼香白酒领域实现由中国首创向中国首强跨越,实现“兼香白酒全国第一、湖北白酒全省第一、进入全国白酒第一方阵”;定量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实现“2211”目标,即四不像正版+正版四不像在松滋投入20亿元进行产能扩张及配套建设,在松滋新增2万吨白酒产能,使白酒主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在松滋入库税金突破10亿元。
    根据这一目标,政企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在5年内完成以下5项主要任务:
    (一)建设白云边生态科技产业园。在新江口城西规划4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由松滋市和四不像正版+正版四不像共同建设“中国浓酱兼香白酒第一园——白云边生态科技产业园”。通过加大主业项目建设力度和配套项目的引进力度,形成集生态酿造、食品加工、生态旅游、配套产业、仓储物流、职业教育、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科技工业园区。园区项目按照“总体规划、综合配套、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
    (二)加快白云边核心产能建设。在城西生态科技产业园新增2万吨产能,使白云边在松滋的白酒整体产能达到3万吨,成为湖北地区最大的优质白酒酿造基地。在白云边城东新区再扩300亩,扩建包装、储存车间,新增成件酒包装能力2000万箱/年,使企业成件酒包装产能达到3500万件/年以上;对城北老厂办公区进行商业开发,建成商业综合体,提升松滋城市品位。
    (三)建设浓酱兼香白酒产业基地。以白云边酒业为龙头,引进彩印包装、玻璃及陶瓷酒瓶、瓶盖、仓储物流、生物饲料等上下游产业,力争大部分外协业务在松滋市内配套。通过在松滋市内形成白云边产业链,壮大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争创“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产业基地”,创造比较优势,发挥带动作用,形成地方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加强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企业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资金进行“白云边”品牌宣传,加大在央视、省级卫视等有影响力媒体的宣传投入,靠拢大媒体,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产业。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争创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检测中心,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使白云边科技水平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为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结构提升、企业效益提升、品牌地位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五)发展以白云边酿酒文化和品牌文化为特色的工业旅游。加大投入力度,丰富白云边文化的内涵,加强白云边酿造基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周边区域开发的规划,加速发展以白云边酿酒文化和品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把白云边文化融入白云边的发展和松滋城市建设之中,增加金松滋的白云边元素和白云边的金松滋色彩。
    一次战略合作,一次发展飞跃。今天,当政企双方二次签约,再度携手。它必将开启白云边跨越发展、二次飞跃的历史新时期。2012年,是白云边建厂60周年,是企业“2211”工程启动之年,是一个必将载入白云边光荣历史的节点年份。白云边酒业将抢抓湖北省“黄金十年”、白酒业“黄金十年”战略机遇期,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各种挑战,胜利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5年后,随着“中国兼香之都”在松滋的建成效益,白云边必将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必将更多地造福于85万松滋人民!
(来源:松滋政府网)